博雅地名网 > 陕西省 > 渭南市 > 澄城县

澄城县历史沿革

[2020-8-18 16:14:30]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建县,以县城西河有澄泉而得名,县治始设今址。
  
  据《尚书·禹贡》记载,周以前,处于传说中之雍州。
  
  春秋属晋,为北徵(今蒲城县避难堡)、王官(今善化乡居安村西)及郊地,周顷王二年(前617)秦伐晋取北徵。
  
  战国初,属魏。秦、魏争夺,后归秦,隶重泉(今蒲城县地)。
  
  秦(前221—前206)置北徵县,属内史。
  
  楚汉相争之际,属塞国,隶重泉。西汉高帝元年(前206),汉灭塞国后,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属内史。景帝二年(前155),复设北徵县,后易名徵县,属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属左冯翊。新莽改三辅为六尉郡,改徵为氾爱,归列尉大夫。
  
  东汉光武帝东都(25)之后,撤销氾爱,辖地并入合阳(一说并入重泉)。
  
  三国曹魏(220—265),属雍州冯翊郡。
  
  西晋(265—316)归属同曹魏。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设立澄城郡,辖澄城、五泉、三门三县(五泉、三门分别在今澄城县西部与南部。三县原均为合阳县地)。孝文帝十年(486),郡内增设宫城(今合阳县地)、南五泉(今大荔县朝邑镇)两县。太和十一年(487),澄城郡改属华州。
  
  西魏大统六年(540),南五泉县改名朝邑。废帝三年(554),澄城郡属同州。
  
  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五泉、三门两县,辖地并入澄城县。
  
  隋开皇三年(583),撤销澄城郡。大业三年(607),澄城县属冯翊郡。
  
  唐武德三年(620),在长宁河南(今洛城村西)设长宁县,贞观八年(634)撤销。澄城县之隶属随道、州、郡名之更迭而相应变更。贞观元年(627)属关内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属京畿道;天宝元年(742)属冯翊郡;乾元元年(758)复属同州。长庆四年(824)将澄城县的抚道乡(今县西部)划归奉先县(今蒲城县)。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属河中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复属同州。
  
  北宋元丰末年(1085),属永兴军路同州。
  
  金皇统二年(1142),属京兆府路。
  
  元(1271—1368),属陕西行中书省,先后属安西路、奉元路。
  
  明洪武九年(1376),属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
  
  清(1664—1911),隶属陕西省潼商道同州府。
  
  民国2年(1913),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15—17年(1926—1928)因军阀混战,属无所依。民国22年(1933)由省直辖。民国28年(1939),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治所大荔)。
  
  1948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澄城全境,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49年归大荔分区。1950年大荔分区撤销,归渭南分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1958年12月,澄城县建制撤销,将韦庄、醍醐、业善、寺前地区划归大荔县,其余并入蒲城县。1961年9月恢复县制,划入大荔、蒲城的地域复归澄城,属渭南专区。
  
  澄城前拱原阜,后依山陇,地形复杂,地理位置险要,是历代屯御敌的战略要地。吴起在此屯兵,郭子仪率兵征叛,李自成抗击官兵,王震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浴血奋战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过深沉的足迹。这里土厚水淳,风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壮丽,隋文帝修建行宫,唐名相魏征在此受封。历史上曾有过“澄城八景”,如今更胜当年:壶梯山幼树成林,翠柏环绕;龙首坝湖光潋滟,雪浪排空;乐楼和澄塔遥相呼应,雄居县城。

上一篇:2020年原平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延伸阅读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