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诚英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天生丽质,聪敏好学,但生未逢其时,所学到的知识未能得到充分施展。当年国内学术受政治影响,生物界都以米丘林-李森科的细胞遗传学为宗,魏斯曼-摩尔根主义遗传学被斥为唯心主义,反达尔文学说。曹诚英在美国所学的遗传学是属于后者,遂改研究马铃薯及高梁。她在马铃薯细胞遗传的研究和改进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绩,培育出为东北地区广为种植的高产马铃薯。曹诚英天性近文学,在杭州读书时,汪静之、冯雪峰、魏金枝、柔石等在杭州组织晨光社,曹诚英也参加了这个团体,并得到胡适的支持和帮助。她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诗词,曾有小部分在《妇女月刊》上发表。曹诚英曾是胡适结婚时四位伴娘之一,后来在杭州与胡适有过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或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余川村古民居群余川村位于绩溪县上庄镇,其村历史底蕴深厚,古民居众多,其中29号、14号、4号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汪开朗宅户主在幼时被汪裕泰茶庄创始人汪立政带到上海从事茶叶生意。该宅坐落在上庄镇余川村(三家村)29号,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5平方米,该宅上下对堂,二楼通转,东西厢房,三合土地坪,室内的斜撑、雀替均有精美的雕刻,主人为了更好的保护木构件,斜撑取下保管。该宅的左侧为厨房,已重新改建。前有庭院,院内地坪用青石板横铺而成,大门里面的门楼上用砖砌成一个菱形,中间嵌入一个“福”字,有一定文物价值。汪五庭宅坐落在上庄镇余川村(三家村)14号,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5平方米,该宅上下对堂,二楼通转,东西厢房,室内
石家村古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绩溪县上庄镇境内。石家村传统规划意识浓厚,构律规整,街巷纵横笔直,有如棋盘,故有“棋盘村”之称。石家村的建筑格局在皖南古村落中独一无二,具有特别的保护价值。石家村是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裔石荣禄于元末迁此建村,聚族而居形成的自然村落,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村庄背山面水,民房皆北向,一则因地制宜,二示不忘甘肃祖先。村呈棋盘形,整齐方正,巷路纵横,街巷用条石铺成,其一侧设有露明水圳。村庄西首有石氏宗祠;村前桃花溪清澈见底,拱桥横跨溪上,街巷两端皆设巷门,晨启暮闭,宛若城堡。各户庭院栽石榴树,象征姓氏。村落后南山有祖墓,墓旁古松一株,名为“抱祖松”。祠前方塘半亩,中筑石坛,上植古柏翠竹。是为石守信帅印
魁星阁坐落于上庄镇石家村,清人石承谟为振文风兴建魁星阁,乾隆十六年(1751)告竣,1984年重修,整幢建筑保存完整。占地47平方米,平面正方,歇山式屋顶,飞椽承挑屋檐。台明四角立方形石柱四根,支撑梁架,四周设廊。中间西向安装木鬲扇,上首悬匾“山溪揽胜”,南北金柱有楹联:“十里溪流,溪水绕青襟翠带,一村北向,山峰环凤阁龙楼。”相传,石氏家族为表达“复明反清”思想,在建阁时大作文章。楼阁上大下小,蕴含明在上,清在下,明强清弱之意。檐水落地十七尺,象征明代十七君:翼角距地十九尺,四角之和七十六,再加每方用椽五十根共二百,两数相加,刚好是明王朝统治年数二百七十六,设计巧妙,寓意颇深。1986年,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公布
环秀桥坐落在上庄镇余川村村口,建于晚清,建筑面积355平方米,该桥为四墩三孔石拱桥,桥长27米,宽4米,高7米,常溪河从环秀桥下流过,环秀桥既是余村的水口桥,又是连接上庄与该村的际桥。由清末沪杭一带著名的“茶叶大王”汪立政独资兴建的,至今保存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乐安亭坐落在上庄镇旺川村东北0.5公里处,是旺川通往寺后村的必经之地,始建于明代,路亭东西通向,高5米,宽5.1米,长4.4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通体用花岗岩条、块石砌筑,平面呈长方形,直壁拱圈,上堆封土,东西两向均用条石门框、门楣组成门洞。门楣上设一石质匾额,镌刻内容有:西向正面是“乐安亭,大明万历元年(1573),曹永辅派子孙建”,东向反面镌刻建亭的时间及建亭人姓名。西向反面镌刻“大清乾隆二十四年四月(1759)重修”等。北壁中部辟一龛窗,南北直壁下方设有条石坐凳,地坪亦用条石铺筑。该路亭至今仍供来往行人休憩及避风雨用,保存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1年,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为绩政【2011】46号。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内的墙壁上。从九思堂东厢房《攻城图》始经大门两侧墙壁,至西厢房《天神图》止,共七幅。1860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进入徽州一带活动,曾一度驻扎于此。壁画就是这些太平军将士所绘。主图《攻城图》,画的是清军防守的城池一座。其余六壁有太平军进军以及神怪小说故事、俚歌、题字等。壁画运用线描勾绘,不作色。作者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将太平军将士肉搏登城,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封建统治者败北乞降的没落丑态,作强烈对比,表现出革命势力摧枯拉朽、战无不胜的巨大威力。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省保。保护范围:为东16米、南6米、西4米、北6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东、南、西、北各40米,保护范围批准文号皖文物字
胡适祖、父墓坐落在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西北面的一个小山包上,距上庄村约三华里。该墓坐北朝南,依山开穴,占地面积65平方米。整个墓址由墓塘、坟面、坟冢、墓碑几大部分组成。墓内共葬有四人,依次是:胡适父亲胡传、母亲冯顺娣、祖父胡奎熙、祖母程太夫人。整个坟墓全用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墓碑由满洲国总理、大书法家郑孝胥书写,墓塘内置有石桌、石凳一套,墓塘南侧结有草庐一间,专为祭墓时所用,整个墓园保存基本完整。胡适祖父胡奎熙为清政府的小官吏,与程太夫人死后均未正式下葬,而是停放在距现墓址附近的厝基内。胡适父亲胡传为清政府驻台官员,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奉命内渡大陆,因染时疫客死厦门,其灵柩由胡适二哥胡绍之从厦门远道运回家乡上庄,也未正式下葬,也存放
南山桥坐落在上庄镇石家村村首,位于魁星阁的东侧,建于清代,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52平方米,石家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又有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家村古建筑群,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魁星阁相连,该桥为三孔石桥,用当地的花岗岩石砌成,桥面用青石平铺。桃花溪从桥下流过。据乾隆绩溪县志记载:“南山桥在康熙18年被大水冲毁,里人石如壁重建。康熙四十九年,石明亮书碑立于石氏宗祠后进走廊,依廊而立。”1983年,重修魁星阁时才将石碑移至阁旁。碑高1.55米,宽0.8米,因风化很严重,字迹不清。石桥保存完整,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1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为绩政【2011】46号;2016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