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位于铜陵市西南,地处长江下游南岸,西北与枞阳隔江相望,南以青通河与贵池、青阳交界,距“世界公园”黄山仅有180公里,与中国四大佛山之一九华山相隔90公里,铜青公路、铜贵公路、沿江快速通道和合铜黄高速穿境而过,是进出皖南旅游区的枢纽和重要通道,是安徽“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的北大门,是九华山头天门的所在地。
全境面积70.72平方公里,辖永平、和悦、光荣、新一、大院、金华、福光、黎明、民主、新建10个村,澜溪、河南嘴2个社区居委会,现有人口2。2万余人。大通是沿江重要港口之一,水上交通十分发达,0头数十座,年吞吐量数百万吨。大通农业主要以生姜、蔬菜种植和水产品养殖为主,是铜陵市主要的无公害蔬菜和水产品的生产基地。境内矿业资源丰富,富蕴金、铁、铅、锌、石灰石、煤炭等矿产,尤以金、石灰石储量极为丰富。大通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林业、畜牧业已呈生态化发展,土特产品声誉较好,生姜、小磨麻油、茶干等早已名扬四海。大通现已形成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选矿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旅游业于一体的经济格局,是矿山建材基地与周边市县物流集散地。
1998年,大通镇抓住国家实施移民建镇的机遇,坚持移民建镇与现代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构筑发展经济平台,先后组织实施了移民建镇一、二、三、四期工程,水、电、气、电信、邮政、道路、有线电视等集镇基础建设配套齐全,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出“镇在园中、湖在镇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人居环境,现已成为一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景观和谐、生态优美的现代小城镇。该镇2000年被铜陵市政府授予“市级生态镇”称号,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中心镇”和“小城镇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镇”,2002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称号,并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镇”、“迪拜改善人居环境荣誉称号”等殊荣。
“大通茶干”早在明朝就开始生产。它的做法是讲究点卤、筛浆网布眼细,每块干坯用纱布包裹,上板压紧。然后将白干子放进冬菇、八角、甘草、冰糖和原汁酱油配制的汁水里泡八个小时,再放进锅里煮,待捞上来后再拌上麻
大通小磨麻油 大通小磨麻油,以芝麻为主要原料,色泽清纯,香味醇和,质地优良,久存不变,明清以来,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颇受青睐。
大通生姜,产于新建、董店等地,以佘家大院、金华村所产为上品。因其曾为贡品,大多在大通销售或经大通销往武汉、上海等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故通称“大通生姜”。大通生姜具有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
大通藤编,具有工艺精湛、造型古朴、质地柔韧、经济实惠等特色,常由朝九华的香客带往港澳地区。藤编:一种传统实用工艺品,是利用山藤编织的各种器皿和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