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干贞故居
管干贞故居位于常州市延陵西路前北岸。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干贞故居原是管干贞六世祖明崇祯元年(1628)探花管绍宁的“探花第”。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故居南临顾塘河、北濒白云古渡、西邻苏轼藤花旧馆和吕宫状元府、东衔赵翼及杨廷鉴宅。大门设在整个宅第的东南面,门檐高耸,两侧砖门柱守望,石框大门外有两级石阶及坡石。
据史料记载,故居在清代有南北纵向八进,偏宅数进。民国初年,北面三进中的两进平房一进楼房被焚于一旦,但仍存有中轴线主宅五进与后厅西侧偏宅三进。管绍宁字幼承,一字谧如,号诚斋,明崇祯元年(1628)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年间,管绍宁先是升任少詹事,后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崇祯帝吊死煤山后,福王在南都监国。管绍宁以少詹事拜礼部尚书。一时,所有监国及登基仪礼,均出其手。期间,管绍宁曾上疏请求恢复建文帝尊号、纪年,恢复逊国诸臣方孝孺等教坊司旧籍名,并建议抚恤靖难诸忠臣,又极陈“兵骄不足用”。后因与钱谦益等意见不合,请求归养。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都被清兵攻破,知府宗灏以管绍宁拒不剃发降清,将其逮捕,遂斩之。其三个儿子和妻子、媳妇均无幸存。独遗一孙,前日偶至妇翁陈震生家不肯归,才幸免于难。据说管绍宁被逮捕后,曾表示:“国家已经亡了,当臣子的本应赴死。”他在监狱之中,置酒慷慨而言“从今而后获死所矣”,遂自尽身亡。管干贞(1734—1798),曾用名干珍,字阳复,又字旸复、阳夫,号松崖。管绍宁六世孙,清常州府阳湖人。乾隆二十年(1755)生员,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充国史馆总纂官、贵州道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卿、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监礼部侍郎、工部右侍郎兼管吏部右侍郎。乾隆五十四年(1789)迁漕运总督(从一品),统督八省漕粮,后加兵部侍郎衔、右副都御史衔,威重一方。乾隆五十五年(1790),因督漕运有政声,乾隆帝曾亲召见,褒奖其贤能有才干,获赐花翎、黄马褂。管干贞居官清廉,弊绝风清,鲠直无私。其担任谏官时,纠劾大员无所顾忌;在任漕运总督时,干练公允。嘉庆三年(1798)卒于京城,终年65岁。管干贞还是“常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画在当时颇有盛名。他善画花鸟,尤精于着色牡丹。他在经学、小学、史学等方面也很有建树,著有《五经一隅》、《明史志》、《黄门篆说义》、《玉书》、《延陵志余》、《管松崖文集》、《松崖诗钞》等10余种著作。故居历经数百年风雨变迁,风韵犹存。空气里,还留存着旧时主人书斋里的翰墨书香味;院落里,还弥漫着梅花的芳香……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延陵西路前北岸27-28号
管干贞(1734~1798) 字复阳,号松崖。阳湖人,生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贵州道御史、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工部侍郎。乾隆五十四年起任漕运总督。他官声廉正,弊绝风清;性格凝重,耿直无私。担任谏官时,纠劾大员无所顾忌。任漕督时,干练公允,乾隆帝赞为能干;恤丁爱民,上下都称赞他慈惠。嘉庆元…… 管干贞详细信息++
天宁街道:天宁街道,位于常州市北大门,是市区繁华地段之一,为常州水、陆、空、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辖区面积约8.3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村(解放村),人口11万。旅游景点有:古运河风光带、红梅公园、东坡公园、两岸垂柳碧波、烟水空蒙、渔舟唱晚、龙舟竞渡。 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办事处位于常州市区北大门,是市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是常州市水、陆、…… 天宁街道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